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2年5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 - 2022年5月

着重全人發展 培養正確價值觀 營造優良學習環境


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於1968年創立,為黃大仙區學子提供基礎教育超過五十年,位處於慈雲山而命名為「基慈」。學校秉承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傳道服務」的宗旨辦學,並承繼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為莘莘學子提供全人教育。

設置多間特別活動室 發揮無窮潛能

該校的新校舍於2006年落成,位於舊校旁的慈雲山遊樂場上方,校舍環境舒適恬靜,見山開揚,提供優良學習環境。

趙校長指出,在重建新校舍時,校方於設計方面加入許多有關課程發展和小朋友相關的元素。學校亦設置了多間特別活動室,例如數碼鋼琴室、攀石牆、舞蹈室,以及籌備興建全新的STEAM Room,多款不同設備讓小朋友發揮不同才能和興趣。趙校長十分感謝歷任校長在設計時配合學校長遠規劃,極具前瞻性,如在下午課外活動時段讓小朋友攀石,為他們提供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從而了解自己的喜好與天賦所在。另外,學校也成立不同校隊去加強訓練,例如游泳、射箭、棒球等活動,小朋友可以透過體育課初步認識這些運動,有興趣再投身校隊,做一個動靜佳宜的學生。

外籍英語老師團隊 全方位提升英語水平

學校聘請多名的駐校外籍英語老師為全校學生教授英語,訓練他們說話、寫作、聆聽技巧。透過與外籍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小接受英語語境訓練,對日後面試和國際交流都有莫大裨益。另外,學校會提供模擬升中面試,讓他們提前對英文面試有充足準備,當真正面試來臨時便不會膽怯與不安。在孩子逐漸融入英語學習環境後,他們在小息的時候也能跟外籍老師打成一遍,讓他們日後學習外語時更加得心應手。有見及此,學校也提供豐富資源,讓他們日後有更好的學習機會和發揮。因此,有很多畢業生升讀英中後回校分享,都表⽰完全沒有學習問題。

派位成績理想 升讀英文中學比例 節節攀升

近年來,該校不少學生都能獲派心儀中學,例如九龍華仁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等等,皆為英文中學,派位成績令人鼓舞,區內中學亦對於畢業生的語文能力讚譽有加,足見學校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努力。有見及此,學校將投放更多資源,讓學生更有信心融入全英語教學的新環境。

專項訓練課程 培養獨門技藝

校園是讓小朋友發揮興趣的地方,令他們發掘不同的能力與潛能等等。因此,校方悉心進行多項規劃,希望同學在視藝、音樂、體育等方面得以平衡發展。

小朋友的興趣各有不同,對於喜歡唱歌、作曲、玩樂器的學生,藉着各項設備培養他們的興趣與技能,例如在音樂方面有陶笛、小豎琴供學習,又設數碼鋼琴室,提供十多部數碼鋼琴作練習,學校電腦室亦配備蘋果電腦供他們創作音樂與錄音製作。數碼鋼琴能夠提供與傳統鋼琴相近的手感和音色,而且可以在課餘時間透過連接耳機練習,既方便又不會騷擾到其他同學。同學可於一年級選擇自己的興趣,選定後就由二年級進行專項訓練,到畢業的時候,能有一定成效。

至於視覺藝術方面,學校提供水墨畫、素描、繪畫、陶藝等專項課程,亦設有陶瓷室,學習陶藝的同學可以體驗陶泥創作及燒製的過程,作品隨後帶回家留念。每個孩子都有獨特天賦和無限潛能,學生透過專項訓練課程發掘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定能誘發學習動機,成為積極主動、享受學習的明日之星。

高小分組顯心思 照顧學生需要

由於小朋友都有不同的學習興趣,學校會在四至六年級使用學科分組,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學習,在不同範疇內都得到發揮所長的機會。學校致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建立自信,並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到高小時期,學校更設有英數訓練,讓學生日後更容易適應中學課程。

發展多媒體數碼學習 迎接未來新挑戰

此外,鑑於香港發生疫情以來,老師學生們都藉着運用不同的資訊科技資源來突破傳統的學習模式,經過幾年網上教學,大家也完全掌握網上學習模式。例如學生能善用老師在Google Classroom發放的學習材料,進行預習及鞏固,從而促進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成效。資訊科技與電子學習的發展,已成為教與學的新方向,突破疫情之中的學習障礙。

另外學校籌備興建新STEAM Room,配合校本課程中的3D打印與人工智能的技術,讓學生們在生活和知識層面上認識更多未來發展,迎接將來社會上的轉變來跟世界接軌。

正向教育新思維 家校攜手助成長

德育培養亦是成長中重要一環,所以學校一直推行正向教育活動,讓他們從小就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尊重體諒別人,自強不息,貢獻社會。學校亦致力培養學生多元閱讀習慣,提升資訊素養及自主學習精神。除了學校正規課程外,每循環周各班均有一節閱讀課堂,目的在於推廣各學科的閱讀,教授圖書知識和技能、閱讀策略、資訊素養,並結合閱讀、宗教及音樂元素,建立正向價值觀。

校長、老師、學校職員、學生、家長都是正向教育的學習團隊,逢星期一學校與家長舉行茶聚時間,分享教育資訊與心得,讓家校聯繫更密切,甚至在疫情前校方都會定期家訪學生:第一次家訪安排於小一入學之前,讓學校能對該學生有更充分透徹的認識及了解;之後在三年級再次進行家訪,就像中期評估一樣,了解學生的發展與成長;最後一次是在六年級,跟家長深入討論幫助學生成長與升學狀況。

趙校長表⽰,完整的生命教育促進學校家庭之間了解、包容和了解不同狀況的家庭,實行貼地式的關愛正向教育。優良品性與個人性格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透過正向教育的栽培,善用資訊科技了解身邊的事物,成就自強不息,榮神益人的好學生。

教育傳媒

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於1968年創立 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於1968年創立
趙潔華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 趙潔華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
學校秉承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傳道服務」的宗旨辦學 學校秉承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傳道服務」的宗旨辦學
下午課外活動時段讓同學攀石 下午課外活動時段讓同學攀石
體育課球類活動 體育課球類活動
同學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學習 同學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學習
同學舉手回答問題 同學舉手回答問題
校長與英文科外藉老師探討課程編排 校長與英文科外藉老師探討課程編排
小豎琴學習班 小豎琴學習班
同學上課時間 同學上課時間
數碼鋼琴練習時間 數碼鋼琴練習時間
校長跟同學們講故事 校長跟同學們講故事
電腦室配備蘋果電腦讓學生創作音樂與錄音製作 電腦室配備蘋果電腦讓學生創作音樂與錄音製作
學生們正在上STEAM課堂 學生們正在上STEAM課堂
資訊科技課堂 資訊科技課堂
STEAM課堂中得獎同學 STEAM課堂中得獎同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校舍 中華基督教會基慈小學校舍
返回上一頁